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是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基础上组建的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遥感与数字地球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旨在于加强中国科学院在遥感与数字地球科技领域的综合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高水平地开展科学前沿研究。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旨在研究遥感信息机理、对地观测与空间地球信息前沿理论,建设运行国家航天航空对地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天空地一体化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全球环境与资源空间信息保障能力,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www.radi.ac.cn - 2020-03-15 - 收藏 点击查看
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航天空气动力学研究机构,长期担任航天空气动力研究机构的总指挥,一直领导着航天飞行器研制所需的大量气动力/热研究工作,成功解决了一批航空航天型号气动关键技术问题,申请并获受理2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为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致力于发展与未来飞行器研制相适应的空气动力技术,以科学技术赢得优势,以完善服务赢得信誉。
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主要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综合技术研究,开发和研制了各种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平台和气动性能预测方法,具备功能强大的CFD模拟能力;拥有技术先进、配套齐全的低速、亚跨超、高超声速风洞、电弧加热器和电弧风洞等专用试验设备二十五座以及与之配套的先进的测控系统,建成了1.2米量级地面模拟试验设备体系;以彩虹系列无人机为代表的特种飞行器产业现已形成了小型、中近程及大型高端无人机研制体系,具备了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以空气动力技术为研究基础而发展的航天技术应用领域也在逐步壮大,在环保和测控领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的跨越。
www.caaa-spacechina.com - 2020-03-15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也是中国空间事业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空间领域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参与制定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研究有关探索、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已成功研制、发射和运行了8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7艘神舟号飞船和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所研制的各类航天器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院本部为核心,由军民结合研究所、实体公司和上市公司组成的科学组织架构,打造了北京、天津、西安、兰州、烟台、深圳等产业基地,拥有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系统集成、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致力于建设成为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现代宇航企业。
www.cast.cn - 2020-03-15 - 收藏 点击查看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是直属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深圳市唯一专业从事标准化科研、服务和应用的公益类事业机构,也是“打造深圳标准,提升深圳质量”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同时,加挂有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家欧洲标准研究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深圳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深圳分中心等国家级技术机构牌子。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业务接受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以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为目标,以研究和服务为支撑,以信息化和人才队伍为保障,努力打造一流的标准和质量服务机构。
目前,已与全国大部分省、市级同行机构以及香港货品编码协会(HKANA)、美国信息处理公司(IHS)、英国BSI、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IZ)等海外著名技术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www.sist.org.cn - 2020-03-15 - 收藏 点击查看
第三海洋研究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大学路178号,地处美丽的东海之滨,是隶属于国家海洋局的国家公益类综合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海洋生物技术与资源开发、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台湾海峡与热带边缘海应用海洋学等主要领域的研究独具特色,居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海洋研究所拥有4大研究领域,16个研究方向,10个研究部门,以及面向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主的国家海洋生物资源综合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海洋珍稀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化学、地质、动力、遥感、声学、环境与生态、极地与深海科学、全球变化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
www.tio.org.cn - 2020-03-15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中心,也是我国极地科学的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主要开展极地雪冰-海洋与全球变化、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以及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建有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实验室、电离层物理实验室、极光和磁层物理实验室、极地生物分析实验室、微生物与分子生物学分析实验室、生化分析实验室、极地微生物菌种保藏库和船载实验室等实验分析设施;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建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开展南极雪冰和空间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托平台。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作为我国极地考察的业务中心,以及我国极地科学的信息中心,负责“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国内基地的运行与管理;负责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展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极地信息网络、极地档案馆、极地图书馆、样品样本库的建设与管理并提供公益服务;负责出版《极地研究》中英文杂志;负责进行国际极地信息交流与合作;负责极地博物馆、极地科普馆的建设和管理。
www.pric.org.cn - 2020-03-14 - 收藏 点击查看
上海高等研究院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99号,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以中国科学院浦东科技园为院址的中央事业法人单位,旨在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探索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科技与金融、科技与文化四结合的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知名的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多科学交叉综合性科研机构。
上海高等研究院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交叉前沿与先进材料信息与电子科技、空间与海洋科技、能源与环境技术、医药与生物技术五大方向。其分析测试中心为高研院科研支撑部门,由高研院吸收台湾技术于2010年组建。下设二恶英实验室,化学与药学分析室,材料与形貌分析室,环境与能源分析室,生物与药学分析室。
www.worthies.com.cn - 2020-03-14 - 收藏 点击查看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是全国地方最早设立的文史研究机构,内设办公室(人事处)、联络处、业务处、编研室四个部门,主要组织馆员开展文史研究和艺术创作,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建言献策;开展统战联谊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聘任,不规定任期。拟聘馆员主要从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中遴选,少量符合条件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专家学者亦列入遴选范围。文史馆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弘扬敬老崇文的优良传统,在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文化建设、存史资政、统战联谊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www.shwsg.net - 2020-03-14 - 收藏 点击查看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电离层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的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目前中国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地学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面向科学前沿,以固体地球和空间科学为主攻方向,建设具有研发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国际化研究中心。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有特提斯研究中心和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岩石圈演化、油气资源、固体矿产资源、工程地质与水资源、新生代地质与环境、地磁与空间物理等七个研究室;建有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地球与行星物理、页岩气与地质工程、矿产资源研究、油气资源研究、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等五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www.igg.cas.cn - 2020-03-14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是由全国从事青藏高原研究和建设的科技工作者自愿结合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也是由全国许多知名科学家发起并得到包括政府部门领导等多方面支持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以及发展中国青藏高原科技研究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旨在更快地推进青藏高原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加强青藏高原研究的学科交叉和部门联合。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会员包括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包括资深会员)、外籍会员、名誉会员;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青藏高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会员和技术工作者服务,为青藏高原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www.cstp.org.cn - 2020-03-14 - 收藏 点击查看